杨献珍(1896年7月~1992年8月),男,湖北郧县人,原名杨奎廷,曾用名杨仲仁。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原中共中央党校雅虎体育直播兼校长。不同于赫赫有名的战将王近山将军, 想知道这样一个文人气质的才子其党性是怎样的吗?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革呢?在波澜壮阔的革命长河中,杨献珍又体现了自己怎样的革命情怀与思想格局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探讨吧。
缫丝世家的学霸
科普下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在丝筐上。杨献珍的祖父就以手工缫丝为业,其父杨廷瑞,更是缫丝技术超群。手工业家庭的熏陶,让杨献珍养成诚实,节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处事态度;适逢乱世,虽终身贫寒,他却始终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读私塾,考入“湖北省立第八区勋山中学”。于1916年考入武昌商业专门学校。
革命的转变
在经历了勋山中学当局的腐败,关注了苏联十月革命的消息,参加了武汉三镇的五四学生游行活动后,杨献珍开始关心政治。他喜读英文和国文课,广泛的阅读期刊,让他能理解陈独秀,胡适之提出的科学与民主;1920年毕业,他拒绝了学校推荐的银行高薪工作,留校任助教。1926年11月由王省,何绳武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学校长的杨献珍,听毛泽东做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听周恩来做动员参军报告,这些教育和经历让杨献珍对中国的现状有了深刻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实际的理解。
牢狱之灾化为思想的革命斗争
1927年8月,杨献珍等十二名同志以“共产党嫌疑犯”被铺,关押在武昌第一模范监狱。1929年被校长郭泰祺保释,终以无罪释放;1932年因政治犯被关押在草岚子监狱,他代表大家起草致张学良呈文,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愿奔赴抗日疆场的美好愿望;还参加了对敌人的反省斗争,粉碎了敌人的审查阴谋,同时参加了反迫害,反虐待,争取日常生活待遇的斗争;其间,他还致力于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翻译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有《卡尔马克思》,《社会主义与战争》,《列宁主义基础》,《马克思主义和列宁问题》等,编辑《红十月》刊物,在狱中政治犯内部秘密传阅。1936年9月出狱。1955年任马列学院院长,之后更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
提出合二而一唯物主义理论
合二而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哲学内涵和现实意义。他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即对立面的统一,矛盾双方处在一个统一体中,其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提出这样的思想理论在那时是独创的,在中国哲学界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杨献珍直指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思想的错误,并且补充了毛泽东提出的一分为二对矛盾同一性的缺失,抵制实际工作中片面强调矛盾斗争性的观点和行为。放眼当今社会,合二而一是整体系统分析事物的方法,对待社会矛盾,和谐化解,相容共处,协调合作的处理,以达到多样性的统一,这是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为伟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里程式贡献!
而捍卫真理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遭到康生、关锋之流长达二十年的批判和围攻,扣上反党反社会反毛泽东思想的帽子。在监狱被关押,被流放,期间还多次疾病缠身。尽管如此,二十年间,杨献珍不顾条件的艰苦,一直著作申诉自己的观点,思想,让世人认清局势和理论基础。直到1978年中央为其平反,肯定了他在中央党校的贡献。1982年86岁的杨献珍回到故乡郧县,经过宜昌,襄樊,武汉等地,也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2年8月25日一代哲人杨献珍与世长辞。一个屡遭不幸又坚贞不屈的哲人,一个实事求是又勇于创新的中共党员,为世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而他的事迹也被后人们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