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鹏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柳林乡公祖村是十堰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落之一,这里位于十堰与重庆交界处的大巴山区,海拔最高达1600米,至今仍有贫困户361户。为了帮助这里的乡亲脱贫致富,4年前,十堰汉江师范学院副教授金梅主动请缨,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4年来,工作队的队员换了一拨,而金梅一直坚守在离家300公里之外的公祖村,成了当地贫困户的贴心人。
2014年8月,金梅启程驻村扶贫,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7个多小时才抵达公祖村。进村不久,金梅就开始入户走访。公祖村山高人稀,金梅帮扶的61户人家分散在78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从村委会到最远的一家有26公里之遥。而且,山间都是羊肠小道,只能靠步行上山,遇到雨雪天气,路更难走。最多的时候,金梅一天也只能走访9户人家,但她仍然坚持每月至少把每户人家走访一遍。
走访次数多了,村民们慢慢熟悉了这位城里来的女教授。贫困户们说,金教授脸上整天挂着笑容,进门就嘘寒问暖,对每个人都十分关心。到后来,谁家里有了什么事,都乐于向金梅诉说。金梅也对每家贫困户的情况都做到了如指掌,哪家有几口人、因何原因致贫,都熟记于心。
由于长期在教育战线工作,金梅格外留意贫困户家里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到贫困户熊正万家走访时,金梅发现他上高中的儿子没有去学校,询问后得知,孩子得了中耳炎,脓都把耳朵堵住了,上课听不见老师讲课,因此萌发了休学的念头。金梅赶紧把孩子带到村里的卫生所就诊,又给他做思想工作,之后仍然不放心,隔几天就打电话叮嘱他按时吃药。半个月后,熊正万的儿子康复,回到了学校。2018年,小伙子考上了汉江师范学院,报到时,金梅把他送到了学校,还给他买了生活用品。
贫困户陶卫红几年前左眼忽然视物模糊,影响干活儿和生活。金梅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多方联系,为陶卫红安排了角膜移植手术。术后,金梅又经常找陶卫红聊天,了解手术恢复得怎么样,家里还有哪些困难。如今,陶卫红的眼睛已经基本恢复,还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积极发展起了养猪、药材等产业。
贫困户陈绪国同样忘不了金梅对自己的帮助。陈绪国的妻子10多年前离家出走,他独自拉扯两个孩子长大,几十亩烟叶是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前几年,因天气原因,陈绪国种植的烟叶遭受了损失,打击了他脱贫的信心。金梅得知后,鼓励他扩大种植面积,并和烟草部门沟通,帮他扩建了烤烟炉,让陈绪国重新树立起了信心。“后来我种了20亩烟叶,准备大干一场。”陈绪国说,去年9月他卖了2000多斤烟叶,收入近10万元。
4年来,金梅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都开展了不懈探索,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公祖村也发生了不少变化。针对公祖村是烟叶种植大村的实际情况,工作队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加大了对村民们种植烟叶和中药材的扶持力度,村里的烟叶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全村已经成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带动了280多户贫困户脱贫,并建起了安幼养老中心,筹建了“扶贫车间”,村民们脱贫的信心越来越足。
看到村民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金梅十分欣慰。她说,这些年做扶贫工作最大的体会是,要耐心、细心、热心,和贫困户做朋友。
“我是真心把大家当朋友,村民们也都把我当亲人,大老远看到我,‘金教授’喊得很亲热,没有任何隔阂。”金梅说,只有从内心深处尊敬老百姓,才会让他们更有信心脱贫致富。
53岁的金梅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但她决定继续留在公祖村,直到村民们全部脱贫:“这是决胜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两年,公祖村脱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会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一起继续奋斗。能在退休之前看到乡亲们脱贫,也算是我人生经历中的一件大事,我感到很荣幸,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