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通过筹备和主办世界军人运动会,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就有把城市治理的触角伸到背街小巷这一招,有力地支撑了主干道大规模立面整治的综合效应。军运会过后,市民享受着成功办会的荣耀,也享受着城市品质提升带来的幸福生活。
最近,《新华每日电讯》开辟了城市治理系列评论,有论者谈到要把解决民生痛点难点的“绣花针脚”缝密,其中谈到了共享单车停放、加装电梯、僵尸车占道等问题。这些事多是民有呼声,或是街面上有碍观瞻,可真正达到精细化治理,还需要我们把功夫花在一般听不到、看不到的地方和事情上来。
事实上,越是高光时刻,越需要看到总还是有被忽略的犄角旮旯,越是赞扬声声,越应当想到尚没有呼声的民生痛点、难点。比如,有的小区正在更换住户水表,每家门口的新表箱安装后,箱框四周缝隙只是用水泥进行了简单填补,在整面白墙上就像一个个伤疤,非常显眼和难看。尽管有业主提醒施工方能否用白石灰处理一下,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武汉军运会开幕式结束后,现场6万观众几乎没留下垃圾,被称为“教科书式散场”。可就在那段时间,市内某处很值得观赏的粉黛乱子草花园,管理方先是拉彩带,后是用铁丝,都没能阻止住游客进入园内踩踏,满地狼籍污染了江城的秋色。
“让出一条军用通道”,充分体现了武汉在交通管理方面的智慧与水平,也体现了市民素质。可就在有些公交上,乘客不能从上车门走进车内,原因是有人经常堵在公汽前门口,为了就便前门下车他们宁可造成堵塞,天长日久,也成了公交陋习。
捡这些在当时当地的确无碍大局、无伤大雅的瑕疵,并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着眼于城市品质和市民文明程度的真正提升,让军运会精神常驻市民心间。之所以很少听到这方面的呼声,或是因为城市荣誉感,或是由于见多不怪,但管理者应当从小处着眼、细微处着手,决不能无动于衷。作为东道主城市的军运会总结,这个内容或许更为重要。
我们要立面灯光秀,也要门栋洁净美;我们要万众瞩目下的文明,也要无人在意时的自觉;我们能让出一条大道,也要走得通公汽内通道。城市文明不文明,公共秩序好不好,不仅要经得起“大事、大活动”的检验,而且要看聚光灯之外的地方,看领导注意力所不及的细节。城市精致、治理精细,明处易见,“暗处”更需盯紧。
(红笔:易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