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ttention
湖北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要以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为依托,以沿线重要城镇为节点,打造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汉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建设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
绿色决定生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做好“绿色”发展答卷就必须各方协同发力,着力打通政府与民间、供给与需求、干流与支流、城市与乡镇各领域间的交流与对话,切实形成荆楚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盘棋”。
文化是先导。让“绿色发展”导向彰显,让党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就需要党政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在孩子们心里从小播下“绿色”的种子并形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带动全社会融入“创森”“创模”“创生”等创建活动,共享绿色发展福利。故此,我们必须通过树牢党政领导干部“绿色”发展理念,普及校园生态文明建设通识教育,鼓励民间“绿色”公益组织和义工团队广泛深入地开展活动,通过出台专门政策、划拨专项资金、整合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各领域专业人才,推进生态文明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战略规划、地方实践经验、典型实施案例等研究,切实加强全域“绿色”文化智库建设的推进力度,为“绿满荆楚”事业提供智力支撑。
科技当引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坚决推进铁腕治污,打好“环境污染”攻坚战离不开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既需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更需要重视在生态环保、技术升级、产业转型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其中,“科学技术驱动”在整个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始终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故此,更大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开拓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科技人才,打造具有重大技术难题攻关能力的科技团队,健全科技研发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机制,形成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体系和社会环境,从而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省级财政每年筹集100亿元,重点支持科技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园区建设。五年筹集100亿元财政性资金,支持“双一流”和科研院所建设,体现了湖北发挥科技引擎作用的诚意和决心。
机制为抓手。做好“绿色”发展答卷湖北篇关键在于做好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培育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新动能的“山水文章”。既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又要保证人的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既要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的治理能力,又要保证科技文化投入,既要做好植树造林的加法,又要做好污染防治的减法,既要立足湖北,更须放眼全域、全国乃至全球。在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巩固拓展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恩施、神农架林区等区域对口协作的基础上高水平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德荆州生态示范城,还要探索落实包括与南水北调受水区的对口协作,落实国家、流域等层面的生态补偿,以及民间河湖长制等各项机制安排,切实让机制出活力、出合力、出生产力。
法纪作保障。《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是全国首部地方性治水法规,随后湖北又陆续出台了土壤、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法规,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空间污染防治法规体系。这些法规的的诞生和实施不但是“敢为人先”的湖北精神的集中体现,并且对于全国范围内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近年来,省高院围绕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相关规范性文件,全省三级法院设立环保合议庭120余个,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案3600多件,为切实做好“绿色”发展答卷湖北篇、确保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和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中央关于生态保护、污染防治、重大风险防范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各项制度性安排落地见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讲政治的高度保障绿色发展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