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ttention
2014年8月,金梅启程驻村扶贫,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7个多小时才抵达公祖村。进村不久,金梅就开始入户走访。公祖村山高人稀,金梅帮扶的61户人家分散在78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从村委会到最远的一家有26公里之遥。而且,山间都是羊肠小道,只能靠步行上山,遇到雨雪天气,路更难走。最多的时候,金梅一天也只能走访9户人家,但她仍然坚持每月至少把每户人家走访一遍。(2月27日央广网)
金梅教授的扶贫故事形象的诠释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真情才能化解困境,真情才能打造群众的幸福心情。真情来源于哪里,来源于走访,来源于投入,来源于坚持不懈,来源于“泥土”,泥土里有亲情,泥土里有务实。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更多金梅教授这样的“泥土干部”,唯有“泥土干部”,才能帮助群众在泥土中昂然站起,走上脱贫之路。
金梅教授说:“我去村里走访,村民给我搬凳子,我接过来就坐下,不会顾及凳子脏不脏。村民给我倒水,我接过来就喝。看到村民,我会主动伸出手握住,我是真心把他们当朋友。”这段文字形象的解读了“泥土干部”的风采。接过来就坐,这样的“坐”,或许让身上有了泥土,但是,很坦荡,很亲切,身上有泥土,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老百姓喜欢;接过来就喝,或许,碗里有泥土,但这是对老百姓的尊重,心中泥土,才能与老百姓融合在一起。一个扶贫干部,如果总是高高在上;如果总是虚情假意;如果总是怕嫌脏怕累,总是远离泥土,那么,必然与群众产生隔膜,当然谈不上把扶贫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唯有做“泥土干部”,才能真正做好扶贫工作。
《亮剑》中,李云龙与战士一起趴在战壕中,他是“泥土干部”;焦裕禄与群众一起栽种梧桐,他是“泥土干部”;李保国与果农一起剪裁果树,他是“泥土干部”。正是无数的“泥土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能打造了我们今天的精彩事业。今天,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我们的扶贫干部更应该做“泥土干部”。
脚下有泥土,这是真正走基层带回的;身上有泥土,这是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名片;心中有泥土,方能跟群众想到一块。作为扶贫干部,不怕泥土,热爱泥土了,才能对扶贫产生真情,才能让真情变成一种温暖的扶贫力量,才能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输入强大能量。金梅教授帮助群众治病,引领群众脱贫,群众的希望就是她工作的方向;在公租村,金梅教授是群众的贴心人;在她内心深处,公租村就是她的第二故乡。群众有什么事主动找她聊,她熟悉每一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金梅教授说,只有从内心深处尊敬老百姓,才会让他们更有信心脱贫致富。目前,全村已经成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带动了280多户贫困户脱贫,并建起了安幼养老中心,筹建了“扶贫车间”,村民正快乐奔向小康。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越是在吃劲的时候,越需要我们全力出击,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越需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好“泥土干部”,不怕累,不怕苦,尽锐出战,方能取得决胜。